北京林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班介绍
北京林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班为报考北林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学员提供针对性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与报考院校专业定制指导方案,全程监督陪伴,布置随堂作业,结合命题规律进行模拟实战。根植于多年的积淀,为学员提供有用的北京林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讯息与资源!

北京林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参考资料节选
《北京林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精华指导全书》
《北京林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专家带你理解真题》
《北京林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全真试题解析》
《北林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食品科学基础考研一号知识全解》
《北林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食品科学基础考研重点精要汇编》
《北林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食品科学基础考研热点知识运用与典型题精要》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考研培训师资概况节选
郏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10:23-21:04
居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五8:21-15:09
耿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10:23-18:23
易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10:02-18:58
桂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一10:13-21:05
连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三9:17-15:14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北林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重点与经验
考研英语经验节选
词汇记忆,这个非常重要,单词量匮乏对于英语考试是致命伤。考研英语主要考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翻译(英译中、作文)。单词到最后你可能拼写不出来,但是一定要认识,保住阅读理解的分是最关键的!另外推荐百词斩app,当你决定考研而不知如何开始的时候,先背背单词是绝对百利无一害的,每天100-150个,以后在做阅读的时候就会有质的飞跃。另外,我买的大绿皮,九月以前基本保持每天两个章节的背诵量,速度慢一点,要求高一点,初期会感觉很难受,但是背第二遍的时候可以每天四个章节,速度加快,要求降低,保持对单词的熟悉感就OK。
考研数学经验节选
数学需要花很多时间,我数学基础一般般,配合教材,做好笔记,边看边做相应的题。总结了各种题型以及考点,分为基础篇和提高篇,有很多经典的题,难度适中。数学最好是在九月份开学之前把所有的基础知识过两遍,基础和强化完成,习题也要全部做完一遍,熟练掌握所有知识点。九月份开始做历年真题,在这之前千万不要做真题!真题要按照考试的时间要求来做,做完了仔细校正,总结得失。真题要反复做,至少刷3遍。数学最忌讳只做题不思考不总结,做大量习题的目的是为了见识题型,总结经验,看到题目的条件就知道相应的知识点,题目的每一句话都会对应一个条件,怎么将题目的话转变为你做题的条件就需要大量的练习与总结。可以准备一个错题集,将你做错的题,做到比较新颖的题,比较常考的知识点都记录下来(比如麦克劳林公式,泰勒公式等
考研政治经验节选
九月我开始了解需要准备的政治材料,我买的是肖秀荣系列,但不是每一本都买,只是挑了几本我觉得比较有用的。10月份以后再开始就来得及。首先把一本比较厚的书先看一遍,边看边做题;然后是真题和练习册,慢慢做,认真对答案;最后要看时事,还有肖秀荣最新出的预测卷,都会在12月才买得到。政治的准备过程是前松后紧,跟英语的稳定备考不太一样,因为政治会跟当年的时事密切相关,11、12月好好背就可以啦!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在初试的时候专业课没考好,但是政治和英语不错,弥补了十几分。所以希望大家对这两科不要太轻视,只要能挣的,每一分都不能放过!毕竟最后看的是总成绩哦!!
考研专业课经验节选
一、复习要点
1. 食品化学:了解食品的组成成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各类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及其化学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2. 食品微生物学:熟悉食品微生物的种类、特性及其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作用,了解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和控制措施。
3. 食品工艺学:了解常见食品的加工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设备使用,掌握食品加工中的原理和技术标准。
4. 食品营养学:掌握各类营养物质的作用、需求量和摄入量标准,了解不同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 食品安全与卫生:了解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以及其危害,掌握食品安全监测和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二、知识要点
1. 食品的营养成分:熟悉食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性质、含量和作用。
2.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了解食品在加热、脱水、酸碱处理等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如马尔反应、氧化反应等。
3. 食品微生物的分类和特性:掌握常见的食品腐败菌、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特点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4. 食品加工工艺:了解主要食品的加工方法和流程,如糖果、面包、饮料等,以及加工过程中的相关设备和工艺要点。
5. 食品安全标准和监测方法:熟悉国内外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过程和相关法规,了解食品安全的监测方法和指标,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检测等。
三、复习方法
1.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考试时间,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和任务。
2. 多途径获取知识:除了课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论文、专业书籍、期刊等来源扩充知识面。
3. 做题巩固知识:做大量的习题和模拟试题,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刻意练习弱点:重点突破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的掌握。
5. 组织复习小组: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答疑解惑,共同进步。